2015级护理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大纲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目的】
掌握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方法、步骤、操作流程。
【准备】
1、着装整洁(衣帽、口罩、头发、鞋、禁戴首饰)洗手。
2、用物准备:简易呼吸器;面罩;流量表、湿化瓶、中心供氧(或氧气筒)、吸痰管;口咽通气管。
3、检查呼吸器活瓣及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学时】 0.5学时
【操作方法】
(一)方法
1、让学生结合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观看操作视频。
2、由指导老师利用模型进行简易呼吸器示教。
(1)携用物至床旁 , 核对病人 ,解释,与面罩正确连接。
(2)病人平卧 ,松开衣扣、腰带, 有假牙者取出假牙 , 迅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
(3)头后仰 ,托起下颌开放气道。
(4)正确放置口咽通气管。
(5)呼吸器与氧气连接,调节氧流量10L/min。
(6)上呼吸器:①一手拇指、食指呈“C”型按住面罩;②中指、无名指、小指呈“E”型托起下颌,使面罩与口鼻紧贴,不漏气。
(7)另一手挤压呼吸囊:①反复有规律地挤压与放松;②频率10-12次/min;③挤压放松时间比1:1-2.
(8)观察病人反应、唇色 ,胸部有无起伏 ,面罩有无气雾, 单向阀是否正常。
(9)停止抢救或人工呼吸机。
(10)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整理床单元, 按要求清理,处置用物, 洗手,记录。
3、学生按要求分组利用模型演练操作步骤和护理配合,指导老师和实习组长分头抽查操作效果。
(二)结果
1.按照示教要求和评分标准,认真练习,并将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随机抽数名学生进行随机项目的演示,先由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再由教师进行总体更正和点评,加深印象。
3.通过操作练习,能正确使用球囊面罩。
【注意事项】
1.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一组为宜。
2.完成实验报告,实训课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践体会。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除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注意锻炼学生急救意识、护患沟通能力和培养对病人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意识。
心肺复苏操作
【目的】
1. 掌握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方法。
2. 掌握心肺复苏正确的吹气和按压方法。
3. 掌握心肺复苏过程中有效指标的观察。
【准备】
1、着装整洁:衣帽、口罩、头发、鞋、禁戴首饰。
2、用物:纱布两张、有条件时准备听诊器、血压计或监护仪、开口器、舌钳、口咽通气管、弯盘、必要时备复苏板、脚踏凳。
【学时】 1学时
【操作方法】
(一)方法
1、让学生结合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观看操作视频。
2、由指导老师利用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示教。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一、判断意识、呼吸、体位
(1)、拍肩并大声呼唤病人,判断有无意识。
(2)、高声呼救 , 通知相关人员准备抢救用物 , 同时查看时间。
(3)、病人去枕平卧 ,解开衣领和裤带,暴露胸部。
二、胸外心脏按压
(1)、判断颈A搏动(气管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同时观察呼吸,时间5-10s。
(2)、确认是否硬板床。
(3)、抢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一侧 ,确定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4)、一手掌根部署于按压部位 ,另一手掌重叠在此手背上 ,双手掌根重叠接触胸壁,双手肘关节伸直 ,利用操作者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少于6cm,小儿1/3-1/2的胸部深度),按压频率100-120次/min。
(5)、然后自然放松,使胸骨自然复位。
(6)、连续按压30次 ,人工呼吸2次 ,如此反复(按压—呼吸为一个循环)。
(7)、每5个循环或2分钟进行评估(效果观察有无心肺复苏有效指征或检查ECG有无规则的QRS波形)。
三、开放气道
(1)、清除口中异物,有义齿者取出义齿。
(2)、手法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无颈椎损伤病人)
(1)、术者站在病人右侧左手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后下压,使头部向后仰。
(2)、另一手指和中指放在病人下颌骨下缘,将下颌向前抬起,拉开颈部。
托合法(适用于疑有颈部损伤病人)
(1)、术者将肘部支撑在病人平躺的平面,双手将病人下颌角托起。
(2)、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气道打开。如病人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双唇分开。
四、人工呼吸
(1)、在患者口鼻盖一单层纱布, 用保持患者头后仰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
(2)、双唇严密包住患者口唇, 用力吹气(持续时间大于1s,吹气量500-600ml,频率10-12次/min)。
(3)、吹毕松开口鼻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持续时间约2s.
(4)、同时视察病人胸部是否起伏,连续两次。
五、评估效果
(1)、病人有反应。
(2)、自主呼吸的出现。
(3)、脉搏的恢复。
六、停止抢救:查看时间,进一步生命支持,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3、学生按要求分组利用模型演练操作步骤和护理配合。
4、指导老师和实习组长分头抽查操作效果。
(二)结果
1.按照示教要求和评分标准,认真练习,并将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随机抽数名学生进行随机项目的演示,先由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再由教师进行总体更正和点评,加深印象。
3.通过操作练习,能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注意事项】
1.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一组为宜。
2.完成实验报告,实训课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践体会。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除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注意锻炼学生急救意识、护患沟通能力和培养对病人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意识。
有创心血管系统监测操作
【目的】
1、掌握有创心血管监测的方法。
2、评估病人的病情、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监测体位。
3、掌握有创心血管系统监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掌握监测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面色、生命体征、意识等变化并及时记录。
【准备】
1、 着装整洁:衣帽、口罩、头发、鞋、手套、橡胶围裙、禁戴首饰。
2、用物:心电监护仪、压力检测传感器、平衡液内配置肝素液、加压袋、10ml空针、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
【学时】 1学时
【操作方法】
(一)方法
1、让学生结合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观看操作视频。
2、由指导老师利用模型进行操作的示教。
(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摆放有序,核对、解释。
(2)、协助病人取平卧位,对于不能平卧患者,可酌情采取半卧位。
(3)、消毒深静脉置管接头后,以10ml空针抽取肝素液检查深静脉置管是否有回血,见回血后以肝素液冲洗导管。
(4)、将配置好的肝素液与压力监测传感器连接,并置于加压袋内,调节加压袋压力为150-300mmHg.
(5)、再次消毒深静脉置管接头处,连接压力监测传感器。
(6)、将压力监测传感器平心脏位置妥善固定与床旁,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线。调节三通在心电监护仪上校零。
(7)、观察波形,读取数值并记录。
3、学生按要求分组利用模型演练操作步骤和护理配合。
4、指导老师和实习组长分头抽查操作效果。
(二)结果
1.按照示教要求和评分标准,认真练习,并将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随机抽数名学生进行随机项目的演示,先由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再由教师进行总体更正和点评,加深印象。
3.通过操作练习,能正确进行心血管系统监测。
【注意事项】
1.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一组为宜。
2.完成实验报告,实训课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践体会。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除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注意锻炼护患沟通能力和培养对病
人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意识。
包扎、固定、搬运术
【目的】
掌握包扎、固定、搬运术的原则、方法、步骤。
【准备】
1、着装整洁(衣帽、口罩、头发、鞋、禁戴首饰)洗手。
2、用物准备:
【学时】 0.5学时
【操作方法】
(一)方法
1、让学生结合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观看操作视频。
2、由指导老师利用模型进行包扎、固定、搬运术示教。
3、学生按要求分组利用模型演练操作步骤和护理配合,指导老师和实习组长分头抽查操作效果。
(二)结果
1.按照示教要求和评分标准,认真练习,并将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随机抽数名学生进行随机项目的演示,先由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再由教师进行总体更正和点评,加深印象。
3.通过操作练习,能正确进行包扎、固定、搬运术。
【注意事项】
1.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一组为宜。
2.完成实验报告,实训课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践体会。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除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注意锻炼学生急救意识、护患沟通能力和培养对病人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意识。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目的】
掌握监护仪的使用方法、步骤及监测与观察。
【准备】
1.用物准备 心电监护仪(血压袖带、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电极数个;酒精(生理盐水)棉球数个;必要时备电插板和屏风。
2.病人准备 平卧或半卧,解开衣服,暴露病人胸部。
3.检查者准备 衣帽、口罩、头发、鞋、禁戴首饰,洗手。
【学时】 1学时
【方法】
(一)方法
1.让学生结合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观看操作视频。
2.由指导老师利用模型进行心电监护示教。
(1) 核对医嘱,备齐用物携带至床旁,查对。
(2) 解释,取得合作。
(3) 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开机,检查性能。
(4) 用隔帘或屏风保护病人,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 解开病人衣服,评估电极贴放位置及皮肤情况,用酒精棉球擦拭贴电极部位皮肤。
(6) 将电极片连接在监护仪ECG导线上,贴电极。
(7) 评估测量血压的肢体及安放袖带的位置。
(8) 血压袖带束于肘窝上1-2cm,测压管正对病人肱动脉,测压。
(9) 评估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指短。
(10) 将探头固定于手指或脚趾,红外线灯正对甲床部位。
(11) 设置参数和报警,记录监测结果。
3.学生按要求分组利用模型演练操作步骤和护理配合。
指导老师和实习组长分头抽验实验效果。
(二)结果
1.按照示教要求和评分标准,认真练习,并将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随机抽数名学生进行随机项目的演示,先由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再由教师进行总体更正和点评,加深印象。
3.通过操作练习,能正确进行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注意事项】
1.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一组为宜。
2.完成实验报告,实训课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践体会。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除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注意锻炼护患沟通能力和培养对病人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意识。
呼吸机的使用
【目的】
1. 掌握呼吸机使用的操作前准备。
2. 掌握呼吸机管路的连接步骤。
3. 熟练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和观察。
【准备】
1.实验物品:呼吸机,呼吸机管路,前端,湿化瓶,湿化罐,灭菌注射用水,棉签,酒精等
2.病人准备 平卧或半卧,解开衣服,暴露病人胸部。
3.检查者准备 衣帽、口罩、头发、鞋、禁戴首饰,洗手。
【学时】 1学时
【方法】
(一)方法
1.让学生结合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观看操作视频。
2.由指导老师利用模型进行呼吸机使用的示教。
(12) 核对医嘱,备齐用物携带至床旁,查对。
(13) 解释,取得合作。
(14) 连接呼吸机电源,开机,检查性能。
(15) 连接呼吸机湿化器。
(16) 连接呼吸机管路。
(17) 调节呼吸机参数。
(18) 用隔帘或屏风保护病人,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9) 连接呼吸机和病人
(20) 观察呼吸机使用效果
(21) 设置参数和报警,记录监测结果。
3.学生按要求分组利用模型演练操作步骤和护理配合。
4.指导老师和实习组长分头抽验实验效果。
(二)结果
1.按照示教要求和评分标准,认真练习,并将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随机抽数名学生进行随机项目的演示,先由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再由教师进行总体更正和点评,加深印象。
3.通过操作练习,能正确进行呼吸机的使用。
【注意事项】
1.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一组为宜。
2.完成实验报告,实训课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践体会。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除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注意锻炼护患沟通能力和培养对病人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意识。
除颤仪的使用
【目的】
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步骤与观察。
【准备】
1.用物准备 除颤仪,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纱布。
2.病人准备 平卧,解开衣服,暴露病人胸部。
3.检查者准备 衣帽、口罩、头发、鞋、禁戴首饰,洗手。
【学时】 0.5学时
【方法】
(一)方法
1.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教、多媒体课件相关内容。
2.由指导老师利用模型进行心电监护示教。
(1)检查除颤器,选择非同步方式。
(2)病人平卧,松开衣扣暴露胸部。
(3)均匀涂抹导电膏于两个电极板上。
(4)选择所需能量,按充电钮进行充电。
(5)将心底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心尖电极板置于左侧乳头左侧,电极板中线在腋中线上紧贴皮肤,两电极板之间相距10-15cm以上。
(6)再次确认病人有室颤,操作者及其他人未接触病床、病人。
(7)两大拇指同时按压放电钮放电,放电后立即移开电极板,进行五个循环的CPR。
(8)观察心电显示是否恢复自主心律。
(9)评估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指短。
3.学生按要求分组利用模型演练操作步骤和护理配合。
4.指导老师和实习组长分头抽验实验效果。
(二)结果
1.按照示教要求和评分标准,认真练习,并将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随机抽数名学生进行随机项目的演示,先由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再由教师进行总体更正和点评,加深印象。
3.通过操作练习,能正确进行除颤仪的使用。
【注意事项】
1.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一组为宜。
2.完成实验报告,实训课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践体会。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除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注意锻炼学生急救意识、护患沟通能力和培养对病人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意识。